國慶節假期,青銅峽黃河大峽谷等景區火爆,10月1日至7日接待游客15余萬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5%。“寧夏引黃古灌區成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提名地,帶動了青銅峽旅游的升溫。”市旅游局副局長董欣楠說。
青銅峽黃河大峽谷素有“黃河小三峽”之稱,景區內的青銅峽攔河大壩、寧夏水利博覽館、一百零八塔、大禹文化園、十里長峽、鳥島、中華黃河壇、黃河樓等眾多景點座落在黃河兩岸,集中展現了黃河文化、水利文化、絲路文化以及塞上江南風光。
寧夏水利博覽館展示了寧夏兩千多年的水利發展史和深厚的水文化積淀。10月7日,來自銀川市興慶區的游客王志強在該館昊王開渠、塞北江南的場景沙盤前久久駐足,他說:“引黃古灌區就是一座活的古渠系博物館,這里許多曾經被塵封的燦爛文化需要重新認識。”
位于黃河大峽谷出口處的青銅峽攔河大壩,結束了寧夏兩千多年無壩引水灌溉的歷史。來自內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游客張星感慨地說:“作為新中國成立初期建設的第一批水利工程,青銅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民族自尊自強的象征。”(記者 凌雁)